?
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了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了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不仅丰富职工民主参与形式、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更扩大职工有序政治参与、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真正实现了在企业职工当家做主人。全省涌现出众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形成了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的和谐双赢氛围。截至2011年12月,全省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5276家,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5134家,建制率为97.31%,覆盖职工18.94293万;集体企业1823家,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1796家,建制率为98.52%;机关事业单位12177户,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12108户,建制率为99.43%,覆盖职工96.6684万;具备建制条件的非公企业56394家,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的有44326家,建制率为78.6%,覆盖职工342.6669万。
?厂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监督,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公开内容不仅涵盖了“五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技术改造、重大建设项目、重要管理问题、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领导人员清廉自律等方面的内容,还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务公开),工会组织建设(会务公开)、企业学问活动、公益活动吸纳进去,丰富了厂务公开的内容。
许多地区和企事业单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和《太阳集团官网8722省企业厂务公开规定》,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制定了规范的操作程序。14个市、10个省产业及一些企业,以职代会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按照“提出、审查、公开、议事、整改”五个步骤进行规范运作。
各地、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了丰富、行之有效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厂务公开形式已经不局限于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职工民主议事会、厂务公开栏、厂情发布会等形式,而是通过办公自动化,使厂务公开网络化,畅通了公开渠道。
沈阳热电厂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中,着重抓好分场、班组公开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了厂、分场两级职代会和班组民管会三级管理体系,制定了三级公开实施细则,全方位落实职工的知情权。聘请16名联络员,建立了职工与厂长直接对话的机制。建立健全了干部评议信息反馈、聘任公示等工作机制,在职工监督之下的各级领导干部近年来评议的优秀率每年都保持97%以上。
沈阳振浩企业集团利用7种厂务公开形式,不仅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及时公开,还对重大项目立项、大额资金使用等进行公开,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亿达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注重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厂务公开的有效实施:让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总裁办公会,直接参与集团重大决策,依靠职工代表大会、搭建厂务公开平台,集团根据《工会法》赋予工会的权利和责任,认真搞好厂务公开的监督和管理;注重构建公开、透明、阳光的企业学问,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动职工编写《企业学问刚要》时、把厂务公开的元素渗透其中,坚持运用企业学问倡导的理念、不断塑造阳光型的优秀团队,依靠企业学问的牵引力、推进厂务公开向高端发展。
在实践中,我省各级工会组织不断探索,总结厂务公开工作的一系列经验与做法——
以健全领导体制为基础,为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厂务公开领导机构始终坚持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为我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根本,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为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是加快立法。出台了《太阳集团官网8722省企业厂务公开规定》、《太阳集团官网8722省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太阳集团官网8722省集体合同规定》、《太阳集团官网8722省工资集体协商规定》。二是加强建制。按照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专门下发了通知,对建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目标。三是强化创新。各市、各单位都普遍制定了方案和细则,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定。葫芦岛市出台了《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化。一是在企业改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中,坚持把“审议”企业改制方案和“审议通过”职工安置方案两个重要民主程序做为一条红线和底线,纳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和实施意见,并严把“三关”(坚持把好国有企业改制政策制定关,职代会审议通过关、职工利益落实关)、“八公开”(做到改制政策、改制方案、职工分流安置方案、资产评估结果、清产核资、股本设置、产权转让、出资人资金到位情况等重大事项如实向职工公开),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贯穿于国有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努力做好矛盾的化解和疏导工作,确保我省国企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地推进,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工会的充分肯定。二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组织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不减薪。确实需要裁员、减薪的困难企业,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和与工会进行集体协商,务求做到公开、民主、公正,并尽量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撑,为我省企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以非公有制企业为突破口,不断扩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范围和覆盖面。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直接建会,并以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突破口,扩大职代会和厂务公开覆盖面。通过几年的强力推进,全省非公企业厂务公开的建制率由2006年的19.4%提高到2011年的66.6%,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也由35.6%提高到73.8%。
以加强素质建设为平台,全面提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强化职工代表参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能力,全面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市和省产业厂务公开领导机构,不断加大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编辑和职工代表的培训。培训主要围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增强责任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学习和掌握现代化企业管理常识和有关专业常识,增强参与企业管理能力展开。据统计,近两年全省共培训职工代表30万人次,培训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编辑5万人次。
?职代会: 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真正实现职工当家作主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在企业民主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也是企业得到了发展。截止到2011年12月,全省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5276家,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5134家,建制率为97.31%,覆盖职工18.94293万,发挥作用较好的有4906家;集体企业1823家,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1796家,建制率为98.52%,发挥作用较好的1697家,覆盖职工4.4763万;机关事业单位12177户,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12108户,建制率为99.43%,覆盖职工96.6684万,发挥作用较好的有11901户;具备建制条件的非公企业56394家,建立了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的有44326家,建制率为78.6%,覆盖职工342.6669万,发挥作用较好的有38796户。
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初见成效——
营口市加大了推进区域(行业)民主管理工作力度,推行了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在大石桥市东田村针织行业召开了行业职代会现场会,引导东田村针织行业工会联合会民主选举48名职工代表,代表人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行业内每个小企业至少有3名代表参加职代会。职代会审议通过了经营者代表作的工作报告、集体合同草案、职代会制度等。引导每个小企业成立了由3名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监督职代会决议和集体合同在企业的落实情况。目前,营口市有506个区域(行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职代会覆盖6288户非公小企业,覆盖职工68695人,占90%。
营口市区域(行业)职代会建设只是我省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的一个代表,各地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搭建了劳资双方沟通合作的新平台,促进了企业与职工的合作并实现“双赢”。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立后,企业主深刻体会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不单来自于资本,还来源于企业内部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及职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畅通了维权渠道,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建立,构架了劳资双方的沟通桥梁,开创了彼此信任互动的“绿色和平”通道。在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上,企业主能倾听到职工的诉求,职工能了解到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既实现和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协商权和监督权,又有助于企业主了解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兼顾双方的利益,增进彼此的了解,形成共赢的理念;有助于企业与职工逐步确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明确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优先顺序和轻重缓急,推动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同时,这一制度,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代表职工向企业主提出民主管理和权益保障要求、依法进行协商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协调区域、行业内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通过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这个平台,企业工会能够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传达给广大职工,有助于提高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法律意识;职工可以把最需要解决的具体困难、最需要维护的合法权益通过职工代表及时反映和表达,并获得合理解决。
增强了职工民主参与的意识,促进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作为职工民主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增强职工民主参与意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同时,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立后,通过职工代表选举和培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在职代会闭会后,开展职工代表视察检查活动等,职工代表学到了民主管理的理论和常识,了解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掌握了民主管理的基本方法,逐步认识到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并在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带动其他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
带动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工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不仅是一种制度,而且还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围绕充分发挥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的作用而构成的各项制度、程序和措施。这个制度体系含有区域性职代会、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区域性职代会专门工作委员会、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视察检查活动、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会议、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等制度。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建立,带动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强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活力。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建立,突出了乡镇工会联合会的工作重点,也带动了非公有制企业和相应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行业两级工会工作的联动开展。
我省职代会制度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涌现出一大批好的典型。
太阳集团官网8722省电力有限企业探索出符合企业管理特点、体现企业自身特色的“党政工三方并举”、“省市县三级覆盖”、“三段式有序参与”(会前集中民智、会中民主决策、会后凝心聚力)、“五要素闭环管理”(制度建设、集体协商、办理提案、落实决议、巡视检查)、“四层面发挥功效”(引领思想、统一行动、协调利益、铸造学问)的职代会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大连市总工会在推动企业改制工作中,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注重发挥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逐步建立起规范的民主程序机制和公开监督机制。把握住一个原则、守住一条底线(即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审议通过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作为企业改制的一条底线,任何企业、任何人都不得逾越和突破),建立“三项”制度、落实“三个公开”要求标准(建立企业改制报告制度、落实改制前公开要求,建立现场引导制度、落实改制中公开要求,建立企业履行民主程序确认制度、落实改制后操作公开要求),把好“四个关口”、确保“阳光操作”( 批准后的方案要全部向职工公开,如有变更应向职工说明,把好知情关;对安置职工的具体补偿办法、标准等张榜公布,听取职工的意见,把好诉求关;对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医药费、补偿金等各种债务等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并保证按有关政策和标准变现和兑现,把好监督关;监督改制后新企业优先安置原企业职工,并续签和接续劳动合同和各种社保关系,把好落实关),确保企业改制中企业应向职工公开的事项公开到位;经职代会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操作到位;职工享有的企业改制全过程民主监督的权利实施到位;职工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落实到位。
职代会制度已在我省全面推行开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源于——
落实了党的“依靠”方针,保证了职工当家作主。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政对职代会高度重视,2007年我省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太阳集团官网8722省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各市也分别下发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标准化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得到不断深化,为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重要平台。各级组织以人为本、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更加统一,认识日益提高,意识不断增强。
完善了科学决策机制,推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多数国有企事业单位能够坚持把审议单位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集体合同等作为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内容,并与会前进行审议。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和改革方案的出台,都严格履行提交职代会或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针对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权益保障上,各市总工会及企事业单位工会严把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等重要关口,把职工的权益作为企业改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把职代会审议关作为第一“生命线”,从而促进了企事业单位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了职工支撑改革、参与改革的自觉性。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已成为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凝聚智慧和力量的主要平台。本溪市总工会为了保障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改制企业“资产保全”机制,保证了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和赔偿上资金缺口问题。
强化了职工民主监督,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据统计,98%的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实行了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干部任前公示、职称晋升公示等制度,增强了干部职务行为的透明度,加大了职工民主监督的力度,从而使职工代表和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在两项制度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干部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作风不断改进,敬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企业改革方案和重大决策出台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激发了职工积极性,发挥了职工主力军作用。座谈中,95%的职工代表认为,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为展示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他们利用职代会召开的时机,汇集民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会后层层传递责任和压力,广泛宣传企业的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措施要求。形成了干群一心、共谋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92%的职工代表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广大职工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出了多种可以参考的办法、方案和措施;通过职代会提案,解决了一大批企业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协调了劳动关系,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企业各种改革方案以及涉及职工利益的办法或措施的出台,都经职代会或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经济学问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职代会召开前,企业行政都要与工会就年度责任目标、劳动条件和标准、责任和义务、职工工资、奖励规定等内容进行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后由企业经营者要领导代表行政,工会主席代表职工在职代会上签订集体合同。企业每年通过职代会的召开,明确提出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目标,解决了职工工作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支撑和欢迎。